无论是否认识蔡澜先生,甚或是否读过他的文章,我们这一代中国美食爱好者多多少少都受了蔡澜先生无形的影响。我们即便没读过他的著作,也一定耳闻过他在公开场合谈论饮食的话语。无论是否同意蔡澜先生的观点,这些影响都遍布在我们的觅食之路上。他以一种上承传统文人随笔的方式,将各地饮食见闻付诸笔端,文笔轻松风趣,篇幅短小精悍,读来流畅舒适,又如信使般为大家带来了远方的吃喝见闻。虽然他的作品中难免有讹误过时处(谁又能十全十美未卜先知呢?),但这些文章为闭锁已久的大地打开了一窥世界饮食的窗户。作为二战后大中华区较早开始写异域饮食的作家,蔡澜在饮食写作领域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许多年后我们踏上异国的土地,开始寻味之旅时,脑海里还时不时回想起他的一些言论,比如第一次去日本吃寿司时,我就想起他说过“日本的高级寿司店不会给客人吃三文鱼”等等。
时至今日,我们还是会翻出蔡澜先生当年与黄沾、倪匡一起主持的《今夜不设防》反复温习,影像里的人或已离我们远去,或已老去,但我们仍能与他们的喜怒哀乐共情,那些真正活过的、舒展的人生直到今天都让人动容。斯人已逝,我们在怀念蔡澜先生的时候,是否也有点怀念那个奔腾舒展的年代呢?
2025年6月27日
惊闻蔡澜先生仙逝,急就于日本福冈行旅中
以特稿形式于2025年6月28日发表于《大公报》
吃吃君何许人也
徐成,浙江人,在天南地北生活过,目前定居香港。金融从业者;饮食作家,著有《香港谈食录》两卷、《日本寻味记》卷一;《香港地方志·饮食卷》撰稿人;中央电视台及香港电台联合制作纪录片《香港之味》总顾问;文学翻译,已出版译作三种。人生最大乐趣在于走走吃吃,在香港街头巷尾各类食肆留下觅食身影,又常在世界各地寻找美食,希望通过文字可以将这种对美的追求与读者分享和探讨。在《大公报》撰写饮食专栏“饮馔短歌”、“天禄琐记”;二零一四年开设公众号“走走吃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