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Login
账号
密码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Register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已有账号?去登录
半夜渴醒,遂忆外滩夫妇 — 上海餐厅偶遇记1
chichijun
餐厅· China 中国 Shanghai 上海

今年四月三十日凌晨,外滩华尔道夫酒店某个房间里,一个叫做吃吃君的男子辗转反侧,喉头发干,只得起来咕噜噜喝了一大杯清水。他迷迷糊糊继续睡去,第二天起来才恍然大悟:一定是那一顿夜宵惹的祸!



 

五一恰逢周末,于是吃吃君便与W小姐去上海过了个短假期。本以为自己买的是飞到虹桥的票,晚上八点多出了机场,一上出租才发现是在浦东,脱线程度也是够高。原以为可以吃一顿迟点的晚餐,这下可好,只能找个地方吃夜宵了。


住在外滩,也不想跑远,于是便决定去久闻大名的Mr. & Mrs. Bund(如果非要取个中文名,便是“外滩夫妇”了),毕竟他家营业时间比较长,而且名声颇大。

 



2016年的亚洲五十佳餐厅榜单中,Mr. & Mrs. Bund位列第28(较去年下降7位),远远高于天空龙吟(戳)福临门(湾仔,戳)厨魔等等名店。


主厨兼老板Paul Pairet是沪上名厨,属于当今世界青壮派厨师中如日中天者。当年在浦东香格里拉的翡翠36餐厅一炮打响(先前在伊斯坦布尔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后,于2009年独立开设Mr. & Mrs. Bund。当然谈到Paul Pairet,自然无法绕过著名的感官餐厅Ultraviolet(紫外线餐厅,2012年开业)


主厨Paul Pairet,图片来自于World 50 Best Restaurants官网


这两间餐厅基本上没有太大可比性,从朋友的反馈来看,后者具有明显的实验和先锋色彩吃吃君已经和朋友预订了十月的位置,到时候魔都见);而前者则是在法式小餐馆(bistro)理念上搭建的综合性餐厅。


Pairet对自己的烹饪理念多有阐述,坊间普遍认为其具有先锋(avant-garde)色彩,而他自己也宣称是美食平等主义者——食材者不分高低,皆有其最合适的位置;他虽是法国人,亦接受法国烹饪训练出身,但他的美食则被认为是出乎法式却不限于法式(比如借鉴粤菜蒸鱼手法的“袋蒸黑鳕鱼”



 

时间已是夜晚十点,外滩上的人还很多。来来往往的行人游客,从现世走进历史,又从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中走出,擦肩在夜的沪上。上海的夜是有其独特魅力的,想当年,东方小巴黎,意气奋发,多少传奇上演。现如今虽蹉跎数十载,毕竟回到正轨,透示出别一样的活力。

夜的外滩

路过某L姓男星曾合过影的邮筒,几个小姑娘在那里欢快地留影。时代在变,但残存的优雅还可以让世人窥探。从华尔道夫酒店到外滩十八号大概步行只需十分钟,提前打电话留了位置,刚挂了电话,几分钟后便到了。



 

上了六楼,Bar Rouge的侍应生远比Mr. & Mrs. Bund的来的积极,若不说清楚去餐厅,吃吃君就差点被拉去酒吧了。

穿过厚厚的幕门,一阵热浪袭来,混杂着奶酪、酒精、肉类的味道,各色食客在里面大声谈笑,好不热闹。我心想,果然是一片“小”餐馆风貌。但这餐馆面积却不小,犹如一个剧场一般深不见底。服务员领我们到位置上,照例先点了气泡水,慢慢看看菜单。


“先生,我们的夜宵十一点开始,到时候有折扣,您可以先吃点小吃,等十一点再点其他的。”说话的人大概是领班,西装革履,戴着眼镜,一脸文气。我一想,十一点的话,吃完就后半夜了,这可不行。于是决定正常点菜,不等夜宵折扣了。


不想耗时太多,而且法式小馆风格的餐厅,就没必要点套餐了。于是每个门类都点了些,两个人已经完全足够。



 

Mr. & Mrs. Bund的餐具是中西结合的,西餐厅配筷子,似乎在上海不算稀奇,我倒是没怎么见过。

筷子看到了么......

餐前面包乍一看是全麦法棍,一吃才发现误会大了。原来那法棍是馒头“伪装”的,外皮虽脆,里面却孔洞全无,踏踏实实的馒头质感。全麦是特意烤得微焦,还算适口。

餐前面包

乃告诉我这是法棍?摔!关于法棍,大家可以去看我朋友Johnson在知乎上的一篇回答


送的小菜是金枪鱼慕斯配薄脆面包片。从这道菜开始,我就意识到餐厅的调味偏重。金枪鱼做成慕斯,配着薄脆是很好的。慕斯中的空气比例也比较适中;但调味实在太咸了。薄薄的脆面包片根本无法平衡咸味,看来把法棍做成馒头是为了要下菜啊!

金枪鱼慕斯,面包脆片


 

点了六只吉拉多生蚝,配了柠檬干葱雪利醋。没有多少烹饪的一道菜,生蚝的品质还算不错,淡淡的海水气息衬托出吉拉多蚝肉本身的鲜甜。

吉拉多生蚝

调味料


后厨的速度挺快,那么多人的场子竟然可以做到上菜迅速,但节奏感和服务的灵敏度就比较差了。吃到一半,菜品开始堆积在桌上。我们特意关照领班,控制下上菜节奏,才稍有改善。


生蚝之后是传统的鞑靼牛肉,这也是一道烹饪成分较少的菜。牛里脊,手切,配小薯块。牛肉的温度比较适口,调味上则略微偏酸,无功无过。

传统鞑靼牛肉


 

既然是法国小馆的风格,自然不能不试试马赛鱼汤。相对于传统粗犷的上菜方式,Mr. & Mrs. Bund的马赛鱼汤变得雅致许多。好似品茶一般,鱼汤被装在陶瓷壶中,上桌时方缓缓倒出。罗勒番茄面包丁及蒜味蛋黄酱依次排列在前,供食客自行添加。而汤渣自然也不再附上。

鱼汤

鱼汤配料


马赛鱼汤是南法著名的乡土料理,每家每户的制作方法都有所不同。虽严格而言,其汤必用地中海之鱼产烹制,但在上海这个死规矩是无法遵守的。Mr. & Mrs. Bund的鱼汤浓郁而无腥味,至少比Salon de Théde Joël Robuchon(香港尖沙咀海港城店)的好了不少。


鱼汤近看


然而主厨的调味依旧非常重口,鱼汤的咸度也非常惊人。正值领班过来询问菜品如何,吃吃君便直接反馈,一是调味普遍过咸;二是法棍做成了馒头


领班回应,调味是主厨非常坚持的一点,是他认为最为合适的咸度。当然此处的主厨不知是指Paul Pairet还是执行主厨Julien Hermida,我个人理解是Pairet先生本人,毕竟菜单的设计大权应该在他手上。


其次法棍者,领班也心知肚明,这是完全失败的烤制。但他仍要扳回一局,说很多顾客还打包带走面包呢


哦,我想他们大概是拿回家去当馒头吃,配上咸豆浆么,蛮好咯。

 



传统的法国乡土料理在口味上确实有偏重的倾向,但Mr. & Mrs. Bund的定位是传统法国小餐馆基础上的摩登餐室(Modern Eatery),口味上的取舍应该是有清晰的考虑的。保留惊人的咸度,不知道是出于何种考虑?


下一道法式焗蜗牛,也算是经典法国菜,大部分主厨风格的餐厅里很难见到这样的老菜。意大利芹、蒜、蜗牛,配着面包碎吃起来还算不错,但从第二个开始,咸味的主导作用再次回归。吃到第三个时,嘴里主要的感觉便是咸,只能喝水缓解。

法式焗蜗牛


 

整个晚上,调味最为平衡的(除了生蚝以外)超大芦笋配帕玛森芝士(“超大”二字是菜单上写的……)以及主厨独创“袋蒸黑鳕鱼”(“主厨独创”四字也是菜单上就有的......)


春季正是芦笋季节,Mr. & Mrs. Bund用的芦笋是崇明岛所产,确实不小,吃起来很水嫩。大部分芦笋用了传统的削皮方法后,吃起来都非常嫩。


超大芦笋配帕玛森芝士


便览菜单,主厨就地取材较多,大部分食材都不是进口的。也是一种克服食材进口限制,发掘本地物产的努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万里空运食材是有原因的。各地的气候环境不同,同一物种也会受环境影响而产生个体差异。选用本土食材,在烹制手法上一定需要有相应调整,而味道的复刻也会受影响。说实话,Mr. & Mrs. Bund的原料成本并未充分体现在定价上。



 

袋蒸黑鳕鱼装在烹饪用塑料袋中上桌,配以白米饭。米饭本身乏善可陈,味同隔夜;鱼肉本身还可以。这道菜便具有一些融合色彩了,酱汁用的是粤菜蒸鱼豉油,里面也有去腥的葱姜。

主厨独创袋蒸黑鳕鱼

形态上则令人全然想不起粤式蒸鱼,味道上却非常熟悉。温度把控得不错,鳕鱼依旧非常软嫩水滑。但用清蒸手法无法让脂肪带来的肥腻感消减。

打开后,配着米饭吃


<p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clear: both; 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medium; wh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对你有帮助,记得打赏哟
文章订阅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