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王朝(阿瑜陀耶王朝, อาณาจักรอยุธยา)是泰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也是最辉煌最具传奇色彩的王朝。阿瑜陀耶(Ayuthaya)意为“不可战胜之城”,华人则言简意赅地称之为“大城”。在经历了三十二代帝王的统治后,大城王朝于1767年毁于缅甸高棉人的铁蹄下。高棉人在征服首都大城府后将繁华旧梦一把烧毁,凡三大皇宫,数百寺庙都毁于一旦,甚至历史典籍也都难以幸免。然而征服者可以焚毁华美的宫殿,可以毁灭历史的记载(典籍的焚毁导致很多历史史实难以追溯),但是抹不去泰民族记忆中大城的辉煌。如今的大城是一片凋零的废墟,早已看不到建筑物原先鲜艳的色彩,但在这灰黑冷清的残骸中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一个强大王朝的气势。
驾车一个小时即可从曼谷到达大城府,但是大城在我朝同胞严重并不是个热门景点,与曼谷的喧闹拥挤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同胞们去泰国多被声色犬马吸引,很少有人会跑去大城遗址参观。在大城遇到的亚裔游客大部分为日本人和韩国人,同胞少之又少。或许是我们心中对自己的文明自视过高,以至于不愿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一个小国的古老废墟上吧。
大城遗址
大城遗址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景点,而是一整片的古迹,有些景点为了方便售票被人为地分隔开了,但是矮矮的围墙无法将大城遗址切割开,放眼望去,目光所及皆是灰黑土黄的建筑遗迹,一种苍凉之感让人难以自拔。
司机首先将我们一家人带到了巨大的卧佛前,虽然没有管理员,没有正规的佛龛,但是卧佛前的香火依旧旺盛。导游说因为战乱,卧佛的年代已经难考,但至少这尊佛像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从大城王朝灭亡算起),巨大的佛身原来尚有些许金黄,去年(2011)大水之后佛像表面很多地方被雨水浸泡地脱落了,因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非常斑驳的佛像,与它背后残破的大城府交相辉映。绕过卧佛便进入了开放的大城遗址,里面众多结构精美的佛塔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只有三四个游客,正是一个让人静心观赏的好地方。一个人穿过坑坑洼洼的遗址,来到一片空地前,一棵菩提树郁郁葱葱,树下因为连日的雨水形成了一个清澈的小池塘。旁边的马路上有人在跑步,也有慵懒的狗儿在睡午觉,鸟儿振翅飞过佛塔,发出一声凄厉的叫声。这一切简直美得不真实。在大菩提树旁是一处皇宫遗址,皇宫外的护城河水已经很浅,但可以看出当年的规模。进入皇宫,一座座宫殿建筑的残骸默默伫立在午后的日光中,巨大的佛像静坐远望,数百年的时光就如此流走了。
大卧佛的正面与背面
走出这片遗址,我们来到另一片著名的遗址——玛哈泰寺(Wat Mahathat),其实它们之间也是零星散落的遗址。玛哈泰寺是泰国第一个王朝——素可泰王朝时期的建筑,位于素可泰王朝都城的正中,14世纪中叶素可泰王朝被大城王朝替代,大城统治者并没有焚毁玛哈泰寺,而是在其外兴建了一周新建筑,将旧寺庙包裹在了其中。笃信佛教的泰民族相信毁坏寺庙是要积下罪孽的,因此泰国的很多古老建筑在改朝换代后并未遭受摧毁,而是被包裹在了新建筑群中。然而,大城府并没有如此幸运,侵略者大举进犯,征服都城后将一切繁华都付之一炬。二战时大城也遭受了一些炮火的毁坏,藏有释迦佛佛骨真身舍利的金佛寺(Wat Phachumkonga)被轰炸地只剩一半的墙体,但佛像却完好无损。拉玛九世对其进行了修缮,成为了现在金碧辉煌的真身舍利寺庙。战乱中关于佛的有趣故事想必很多,菩提树佛头便是玛哈泰寺中最有趣的历史见证者。导游告诉我们,战乱时有人将佛头藏匿于菩提树下,没想到战争结束,菩提树枝叶繁茂,向下生长的气根早已裹挟住了佛头,让人再也难以取出。于是形成了这一独特的景观,无论是自然的巧合,抑或是神秘的佛缘,这一奇景吸引了无数游客的注意。在拍摄菩提佛头时,必须蹲下或者跪下,而不能凌驾于佛头之上,这是对佛祖的尊敬,我们这些并不如此虔诚的游客也需要入乡随俗。
行走在玛哈泰寺内
安详的佛首
走向金佛寺的通道,这一段修整得很整齐
金佛寺
金佛寺
出得寺来发现有卖小吃的啊!吃吃君开动了!
玛哈泰寺的建筑面积很大,慢慢踱步,日头渐渐偏西,黄昏即将到来。在西晒的日光下,望见佛塔上一只鸽子悠闲地伫立其上,不理会爬上爬下的游客。在大城,时光好像停滞在了高棉人纵火的那一刻,我们穿过几百年的云雾来到这里,依旧可以听到战火的喧嚣、文明的崩塌,这样的震撼是大皇宫不能给予我们的。人类历史一次次证明,征服者未必是先进的,遭毁弃的可能是更高的文明。
大胖鸽子
寺庙中慵懒的狗狗
是不是有点《指环王》的意思?
精美的佛塔
泰国人会虔诚地给佛像穿上衣服
随着夜幕降临,我们要离开大城回到繁华的曼谷市区了。坐在车中,望着窗外倒退而去的大城遗址,心里有点不舍。路边的水田上,一群群白鹭鸶突然飞起,激起一层层水纹,远处零零散散的住户在夕阳下显得悠远而梦幻,大城的夜想必会静谧地让现代人害怕吧?但我下一次来,一定要花上整整一天的时间,徒步欣赏大城的壮美,从日出到日落,从朝阳到黄昏,细细聆听那些焦黑遗迹诉说的故事。
2012年10月31日 于北京国家图书馆
2015年9月 于香港 修改